舊舊舊老細來電說因有同事突然入廠, 臨時要找通識代課, 還要未知需要代到幾時(視乎舊同事幾時出院), 問我有沒有興趣申請.
只能說, 這是一個令我十分爭扎的問題。
舊舊舊老細來電說因有同事突然入廠, 臨時要找通識代課, 還要未知需要代到幾時(視乎舊同事幾時出院), 問我有沒有興趣申請.
只能說, 這是一個令我十分爭扎的問題。
突發奇想,來一條數學題……
通識教育科(LS)的獨立專題探究(IES),要求每個學生獨自完成一份專題報告。
以香港學生「超愛做問卷」的性格(貪其容易取得一手資料 — 設定一份問卷放到網上就可以了= =!),想必有超過九成的學生會選用此方法搜集資料。
但若要一份問卷有認受性,受訪者數量總不能太少。以我們學生的能力,收回100份回應作分析應該差不多了吧!
又基於學生傾向選取他們熟悉的對象 — 青少年 — 作為探究對象,問卷的對象自然是以全港的(高)中學生為主了。
問題:請問每一位新高中學生需要完成多少份別人的問卷,才足夠令一屆全港的新高中學生完成他們的獨立專題探究?
誠邀各界人士留言回應交流, 請盡量詳細交代你的「運算過程」及加以解釋。我的運算會於下星期一張貼。
感謝大家 m(__)m
開工進度奇差 — 我承認我還未有足夠的心理和生理(對工作要求的認知及寫字速度)準備…
想不到回港還不足一星期, 已經要出外閉關工作
但願這惡夢能在明晚的死線一同死去.
感恩友人們的信任,一個又一個的工作邀請。
終於接了一個一次性的freelance,要在家工作三天。
有點不想開工,因為本來就對賺錢沒興趣,而且還未休息夠土但接這job也是不忍友人趕工太辛苦而已(反正人工不高:P)。
也許我還算是有點市場價值吧!
明天要開工了~
今天手癢去了Jump看招聘廣告,見到幾份LS Oct – Mar Associate Teacher的post,有點興趣。
但要十月就開工,我預備好自己沒有?
即管先記下廣告,要是在9月底截止日期前感到自己已預備好從投職場,到時再算吧!
另外,今天終於在街上遇到昔日的學生 — 被發現了……
還未有空整理自己的旅行經歷,卻在Facebook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,轉貼一下以留紀錄:
蓁榛健康生活藥局寫於 2011年9月13日 4:56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%E8%93%81%E6%A6%9B%E5%81%A5%E5%BA%B7%E7%94%9F%E6%B4%BB%E8%97%A5%E5%B1%80/%E4%BA%BA%E7%94%9F%E8%A3%A1%E6%B2%92%E6%9C%89%E4%BA%BA%E6%9B%BF%E4%BD%A0%E8%B2%B7%E5%96%AE/247481735287898
人生裡沒有人替你買單
有朋友從美國回來。大概有十多年,他沒有吃過正宗的家鄉菜。
于是找飯店為他接風,相談甚洽,賓主盡興。
但是到了結賬的時候,鬧得卻有些不愉快。
他拿出了錢,非要AA制(自己付自己),當著他妻子和孩子的面。
我感覺他是給了我一個狠狠的耳光,當然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。
但是一向隨和的他卻執意要如此。回賓館的路上,我很是不悅。
他問我:「是不是覺得我AA制(自己付自己),是沒有給你面子。」
因為關系實在太好,沒什麼可以隱瞞的,我點了點頭。
他說,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。
在威斯康星一所中學里,有兩個孩子出去爬山,一個中國孩子,一個美國孩子。
他們選擇的山比較危險,因為風化,時常有岩石坍塌。這兩個孩子很不幸的在要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坍塌。
結果,兩個孩子分別被困在了巨大的岩石與碎石的兩邊,那個美國孩子被碎石砸傷了腿,一動就疼徹心肺,他判斷,自己是骨折了。
天氣很快就要黑了下來,黑暗像個巨獸一樣要吞噬掉整個世界。
如果到了夜里,寒冷和饑餓,也許會讓他們眩暈,甚至奪去他們的生命。
于是,那個美國孩子開始嘗試著,用手支撐著自己的身體,慢慢的向岩石堆上爬去,他受傷的腿上的血跡染紅了整個岩石。
快要爬上最大的那塊岩石的時候,他的傷腿踫到了岩石的稜角,劇痛讓他無法雙手繼續用力抓住岩石,他重新掉落下來,在岩石上滾來滾去,像個皮球一樣。
傷上加傷的美國孩子幾乎絕望了,躺在岩石堆里,大口大口地喘氣。
但是十幾分鐘後,他因為寒冷而開始感覺到麻木的身體提醒他,必須要出去,必須。
這一次,這個美國孩子取得了成功,他爬上了岩石,但是岩石距離地面還有兩三米的高度,這個孩子的腿無法讓他平穩落地,他干脆閉上眼楮,選擇了全身滾落下去。
沒有人能想象,這個孩子是如何堅持爬回小鎮的。
他向別人冷靜地講述了自己遇到危險的地點,時間,而且說有一個中國孩子很可能還在那里。
經過檢查,這個美國孩子左腿脛骨骨折,在滾落岩石的時候,肋骨受到撞擊,也折斷了兩根,身上踫撞出來的傷口和淤青不計其數。
大人們把他送到了醫院,然後去救援那個中國孩子。
那個中國孩子被找到的時候,寒冷和恐懼已經讓他奄奄一息,再晚來一會兒,很可能就會失去生命。
朋友說到這里,我忽然發現他的孩子已經羞得滿面通紅。
突然,孩子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,對我說:「叔叔,那個中國孩子就是我。」
「那個美國孩子為什麼比他堅強,你知道嗎?」朋友忽然問我。
我搖搖頭。
朋友說:「其實說起來,原因簡單得讓人無法置信,只因為美國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,出去吃飯都是AA制,他們每個人都會告訴孩子一個必須AA制的理由,那就是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無論什麼事情,人生裏沒有人替你買單,就算你的父母,摯愛,也不會。」
所以,這個美國孩子知道,要活下去必須靠自己,無論有多麼危險。
而中國孩子則受到過太多的幫助,遇到危險,哪怕是不行動就會喪失生命,他也習慣性地等待著別人的救助。
「沒有人替你買單」,這麼簡單的一句話。
AA制吃飯的一件小事,就塑造了美國人現在獨立拼搏的特性,我忽然想回去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孩子聽,我要告訴他,雖然有些時候,錢不是問題,幫助他也不是問題,但是,沒有人會替他買單!
我希望,更多的人能夠告訴更多的孩子,沒有人會替他買單這個道理。
不知道香港的學生會否明白這故事?
今早才回港,想不到最後是真的去足一年呢!
一年遊走於澳洲,雖然最後沒機會進入課室教書,但與教育相關的體驗,遠比我在出發前所想像的多。
只是,回來後的感覺真的很怪。我應該慶幸自己沒趕及開學前回來找工作。現在我可以輕鬆一點慢慢適應兼重投香港的生活。
打算休息至年底 (感謝香港政府的$6000 ) — 當作是給自己的2nd working holiday visa @ Hong Kong,然而這種「決定(暫時)不找工作的勇氣」,也算是這一年澳洲退修之旅的成果吧!
不過,大家若有任何 代課(Junior Science, 通識, Biology),或2是其他類型的Temp / part-time / freelance (e.g.TA / 搞生態/環保活動) 工作覺得適合我,仍歡迎通知一聲啊!(畢竟今年香港的通漲也十分強勁…)
但願這四個月的休息,足夠讓我將這一年的所見所聞(教育相關類别),在這裡好好記錄。
「小林老師的教學(實習)札記」,重新啟動!
[事先聲明,看倌隨時會有被騙的感覺,真的被騙了不要打我 = =! ]
話說在很久、很久、很久以前,好像從方兄的xanga去到台灣阿簡老師的blog – 阿簡生物筆記.
不看還好,一看便上癮了 – 畢竟都算是個生物老師……
阿簡老師很愛自製教具,話說有一天,看到他轉貼了這製作:
DIY個「毛根噬菌體」吧 (毛巾細菌體?) 還是要看英文才知道:Bacteriophage
還記得這東西是自己在讀A Level時的最愛 — 因為覺得它的樣子很過癮
看見工序不難,當然要做一個,只是沒想到同色的毛巾根那麼難買(家附近只有普通文具店,全是雜色的,害我要買很多包才有足夠的同色毛根 — 我們叫它毛毛鐵線 ^^! )
妹子見好像幾好玩,也弄了一隻 (她的黃色,我的橙色)。自此家裡便有兩隻很可愛的bacteriophage相伴了 — 只是証明了香港的毛根比台灣的「質素差」 — 人家的單根也能站得住,我家的變了軟腳……
大半年後,毛根噬菌體有新版囉 ,看來新製法更簡單,反正家裡有材料,就弄個「海洋版」 — 今回因為方法好,製成品的比例好多了,強度也足夠(不用變軟腳的),很漂亮 ^_^
(新版串燒三兄弟)
我家是容不下漂亮的東西 — 眼見自己都快要離港了,與其放在家裡封塵……
海洋版最後送了給好拍檔兼師妹,作為「自己去風流快活,留下她辛苦勞累」的補償了 XP
除了做病毒,阿簡老師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:做個浮游生物模型吧!
原本也像普通的一個post,欣賞過後便算了 — 因為材料在香港都不容易買到,誰知 — 阿簡老師徵書啊!還可以換浮游生物模型呢!
想起家裡有書版多,就問一下,然後,阿簡老師肯要書呢~
可惜工作實在繁忙,拖了足足一年半……
趁辭了工,又剛好去台灣,就將書帶過去寄了 [還第一次用到便利店的「宅急便」(送貨)服務啊!]
雖然之後都要在香港補寄中文版課本(自己沒多了,要待放榜後跟學生要嘛……^^!),証明之前拿去台灣寄書是正確的~
然後,就換來了阿簡老師的製成品:
收包裹看到是阿簡老師學校的專用信封,已經覺得很新奇;拆件的一刻,超級無比興奮啊!
除了浮游生物,還多了個「冰鎮大腦」(其實是果凍蠟做的腦模型)
雖然有一點點兒破損(畢竟大腦很柔軟 ),不過,仍是超級無敵高興啦
網絡上的淵源,除了文字交流,還可以有很多快樂的分享。特以此post 感謝阿簡老師,以及其他在xanga裡相遇的blogger。
小林老師將於14/9 外遊澳洲Working Holiday,一年後再見大家~
30/8/3010 (一)
是自己提出要( =自找麻煩),替重讀中五的同學,用3小時補了通識「公共衛生」的「雞精班」,另送了半小時IES個別指導。這是我(可能暫時)的「教學生涯」最後一課。
晚飯時,有年長的朋友建議我去澳洲Working Holiday時,可以找教育相關的工作,體驗一下外國的教學制度和理念。一心去澳洲「休息」的我,真的沒相過要找這類工作 — 好像沒放到假,試不到新的行業。但,若如朋友所說,6個月去過6間學校做supply teacher,其實又是另一種豐富。
31/8/2010 (二)
終於來到最後一天。趕製了一點小禮物送同事(可惜材料不夠,送不到全部人)。今天回校的感覺很奇怪 — 當我昨天仍在努力工作,即使之前「收拾殘局」用了差不多一整個暑假;今天,己經是真正的Last day。
終於有不捨得的感覺,就是我人生中最怕的感覺,浮現出來。
雖然將有更大的挑戰在期待,但,又一次將自己建立的「事業」放棄,真的不好受。
交還大閘鎖匙給書記姐姐時,差點想哭出來 — 我真的要走了,我不再屬於這個地方。
人生總是不停地經歷離別。今夜在整理內聯網的電郵 — 身份不同了,戶口不可再放那麼多電郵,用了整整一夜來delete不需再用的電郵。然後發現,原來,仍有很多是我想留下的電郵,都是與同事們的回憶。還是簡短地給所有同事寄了一封道別電郵。
我想我要點時間適應「不用上班」的狀況 — 尤其是過往兩年,差不多完全沒放過假,差不多每天都回去工作。
理論上,來到這時,小林老師不再是小林老師 — 因為沒教書了。這個blog可以中止。
主若許可,讓我找到外國的教育相關工作,這blog就有延續的理由 — 雖然都要回港後才執筆紀錄。
這裡,不會變成遊記,這裡,只會是小林老師的教育札記.
1. 今早有學生病著回來找我談IES 計劃書 (我沒逼他回來, 是他之前在電郵約了我). 半小時討論過後, 離開之時, 他送了我一張相片, 是他和他媽媽的合照, 這個暑假他去了軍訓.
這個學生, 中三時做他班主任, 看著他只顧打機看電影(B/T版), 他媽媽都擔心不已, 沒怎樣努力就只能升上最弱的一班. 中四下學期開始生性, 成績慢慢爬上來. 相片裡的他多了幾分成熟, 與平日的嘻哈截然不同.
2. 中午收到電話, 另一個學生約我「立即」出去食飯&討論IES題目. 雖然修定的空間仍是十分大, 但由IES題目討論至一些聖經內「不合理的」問題, 並且不是那種隨口說, 而是有認真思考過, 並且有深厚的知識/歷史基楚. 沒想過一個平日做甚麼都不認真,得過且過的學生, 他的問題深度及答案(先不講對錯)比很多信耶穌多年的人還要厲害. 大約一小時豐富的討論, 這學生雖然連「慕道」也未算得上, 但當中的討論令雙方都開懷舒暢.
在臨別之時, 有這樣的生命小故事讓我發現, 讓我可以安然離去.
Recen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