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ember 16, 2011

  • 是日文摘

    是日文摘 – 來自 邵家臻《逆構青年》

    〈指引的規訓痕跡〉

    求「指引」賜我力量!香港社會跟「指引」如膠似漆,只是我個人,對他倆的感情不甚看好,生怕是一時衝動,珠胎暗結,手尾更長。

    我們以「前現代」的迷信庇度,對待現代主義的結徵品:指引。只要有指引的平安,就有平安。……

    指引你全家

    在私人領域的身體活動上也是如此。「指引」經典地訂下了「從友誼到戀愛的六個階段、廿二種要注意的地方、十八句不要講的說話、九個不宜觸碰的身體部份,以及一種不可踰越的關係。公/私領域對指引從無靦覥,中門大開,多謝光臨。可是,我們可會想過,當每天吃零食、發白日夢、貪小睡、游離浪蕩也要有指引時,指引吃掉人的日子,將快出現……

    ~~~~~~~
    在看著一本用來趕工的指定reference book , 看了大半天也看不明當中的內容時, 有那麼一小段能引起我的共鳴, 值得記下.

    –> 我真的很想「砌到」那「六個階段」、「廿二種」、「十八句」、「九個」, 以及「一種」,當然還有其他未有「指引」的「潛在指引」. 歡迎各位看倌就上述各「指引」提交意見, 亦歡迎轉載以廣徵各界高手的創意 =)

November 11, 2011

  • 開齋(第一次完成+賽後檢討)

    由原本三天變五天的代課

    雖然要代的崗位不是自己熟悉的科目(英文(major…)兼通識 = =!), 也因為原任老師是突然請假, 完全沒留下任何指引
    很實在的「煮到黎就食」. 生物或通識科就話可以即興o者, 英文科啊…雖然沒人怪我令中六的英文堂堂變自修, 但真的過意唔去…

    空堂的無所事事(是連電腦也不能用, 因為IT同事一直都沒告訴我Guest login…), 也令我十分不自在…

    註定我是勞碌命, 悠閒的錢賺不下.

    經常看者時間表也不知道要去哪裡上課 – 原來是要與另一位老師輪流用課室/電腦室, 但卻沒人知我要找哪一位老師去問, 結果麻煩了書記姐姐.

    還有一些奇怪的堂 – Activity learning, OLE, FTP… 慶幸大多數堂剛好被「中央活動」(如看話劇,聽講座)佔據了.

    更慶幸其中一些英文堂(像是elective), 是看電影(在同學的提醒之下才知道), 也在芸芸書簿海中「發掘出」他們需要看的影片 – Bend it like Beckham 《我愛碧咸》, 平日不看電影的我也順道看了 – 用英文字幕果然看得舒服一點!

    通識課因應區議會選舉, 原本分組的課變成了大課, 減輕了我的課節, 也替我自己補補習 – 分析性的資料看得多, 基礎的原來一直都不清楚. 之後還附送小測, 基本上我沒怎樣「教過書」, 不過見識兼偷師了兩位通識科老師上大課的功力!

    中六英文課原來要對測驗卷. 不是英文科老師真的改不了英文卷 — 同學們的英文真的很難讓他們追分, 但他們總是用盡一切辨法來「求分」…

    因為還有要兼中六班主任, 順道了解了之前毫不了解的第一屆新高中的JUPAS情況.

    也沒收過令同學上課不留心的玩意 – 多色筆(畫手= =!) 和 電話(打機= =!!!)

    在最後上班的今天,

    疏導了一位同學跟另一位老師, 因報JUPAS程序出問題而產生的「恩怨」(有點意外自己不單疏導了被老師鬧死了的同學, 也疏導了那位被同學氣死了的老師)

    在通識堂小測前後就區選「講了一點點書」(如「蛇齋餅糉」與賄選的關係),下課後有同學說喜歡我的教學模式(只不過是讓他們表達意見/問題, 再打蛇隨棍上而已)

    趁下午3節空堂, 替那份通識小測出了參考答案(但我竟然忘記了自己備份 – 做了2小時啊 >”<).

    總算感覺對得住份人工了 – 雖然有排都未收到 ^^!

    ~~~~~~~~~~~~~~~

    賽後檢討:

    鄰座是外藉老師, 慶幸自己的英語說話能力未算退步得太厲害.

    努力找事做, 沒事做也看書增值 – 原任老師的書櫃有些通識科的參考讀物.

    身心仍在working holiday中, 精神上支持不了「長時間工作」 – 0600起床0700出門0800開工1630放工1730回家 – 其實晚上已經很疲累+呆滯. 終於有一晚未到12時便要爬上床, 放棄想做但做不了的freelance. 睡眠不足令空堂時段經常睡覺 — 請人總不可能是請個回來睡覺的人吧…(一來太累二來太悶) [其實我會不會被人打......]

    以前太倚靠電腦 / 網絡資源, 現在真的要儲些可在課室場景進行, 又要有教育意義的小遊戲, 以應付突發「唔知做乜」的堂 — 尤其是適合初中的, 因為高中同學我會寧願讓他們自修清功課債, 或是小睡來清睡眠債.

    有直接交過手的老師都感謝我代課代得那麼認真 – 很少代課老師會收學生手機, 和跟進同學的困難.

    找代課, 要麼夠短 – 只為「替更」, 管秩序最重要; 要麼夠長 – 認真地一開始便記學生名字, 上課才較有效. 五天代課就是「唔長唔短, 到喉唔到肺」那種.

    不敢說自己做了甚麼, 但求在遇到的學生身上, 留下丁點兒的祝福, 也叫原任老師回校後能順利接軌, 已經足夠.

November 8, 2011

  • [出口轉內銷]

    在fb看到兩篇文章, 一篇是紀曉風討論泛民實際得票較上屆上升, 仍是不敵「突然出多來」的選區選民總數, 上升得太過份的個別選區投票率, 和建制派實際得票數量出現「同步」的情況. 另一篇是別人寫美孚淪為紅區後, 之前因爭議而停工的地盤會立即復工.
    又在FB見到朋友說發現區議員自動當選的區, 有不少區的整體選民人數下降
    另外今天知道荃灣有個分區, 一個民建聯的年輕(有人話靚仔的)新人只用了1個月時間做宣傳, 成功取得接近半數選擇支持, 只輸40票給成功連任的民主黨區議員…
    (註: 上述全部資料只屬「轉載」性質, 未有時間查証資料真確性.

    其實當我們一直說阿爺靠蛇齋餅粽, 是否忽略了他們潛在的鐵票動員能力(又或是他們之前一直「忍藏實力」) – 不單可以CALL人出來投票, 連提早搬屋改地址都可能做得到…

    只不過離開了香港一年, 回來個多月, 為何香港變得那麼陌生/恐怖/令人不安… V_V…

November 6, 2011

  • 開齋(明日啟市)

    原本面試的是五天工作
    現在聘用的是三天工作
    好事 – 由基礎做起, 重新適應絕對需要時間與耐力
    壞事 – 不可以夜睡 不等於 真的可以早睡(得著), 失眠的感覺很痛苦
    但願明天能準時上班 , 順利開齋 |||Orz…

November 3, 2011

  • 書籍閱讀紀錄 – 2010/2011(1)

    書籍閱讀紀錄 – 2010/2011 (1)

    Working Holiday期間 (9/2010-9/2011):

    (包括已完成及仍然閱讀中)

    《小屋》威廉‧保羅‧楊, 寂寞出版社 (Dec)
    《The Shack》William P. Young , Windblown Media (Apr-Jun)
    《我在孤單等待》Marva J. Dawn唐慕華,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(May-Jul)
    《101 Helpful Hints for IELTS – Academic Module》ADAMS AND AUSTEN PRESS (May-Jun)
    《The Fight of Faith》Bruce W. McDonald Moody Publishers (Aug-Sept)
    《中國通史–上》傅樂成, 大中國圖書公司 (Jul-Aug)
    《中國通史–下》傅樂成, 大中國圖書公司 (Aug-Sept)
    《聖經 – 新譯本及ESV合本》環球聖經公會 (Sept 2010 – Sept 2011)

    回港後 15/9 – 31/10 – 人生裡好像沒試過一口氣讀那麼多書 – 雖然其中很多都是工作上需要……

    已完成:
    《天地變何處安心》 林超英, 快樂書房
    《港女聖經》葉一知, 非傳媒
    《毒男解毒》 林奕寧 青森文化
    《潮住CHINA 港女求生記》繪本 鄧碧燕, 青春文化
    《講男講女》張國斌 青森文化
    《港男港女愛作戰》黃擎天 永青文化
    《迷失喪拼場 透視消費潮人文化》 陳英凱、賴珮筠, 天窗出版
    《消費者通識》[增補加強版]Smart Consumer ABCs 吳博林、徐緣、羅莉(2010), 經濟日報出版社.
    《同根同天空:遇上新來港婦女》同根社
    《教師專業發展 — 理論與實務》饒見維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
    《福音性研經》蘇穎睿、蘇劉君玉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
    《研經OIA》趙穎懿(編)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

    閱讀中:
    《The Fight of Faith》Bruce W. McDonald Moody Publishers
    《情色都市》李偉儀 天地圖書
    《CEO Lifestyle 戀戀 世情 心之旅》梁安妮 經濟日報出版社

    繼續努力!

November 2, 2011

  • 開齋

    見工而已 – 終於手癢自己寄了信找代課 – 5天那種. 誰叫難得遇到科目適合的^^!

    就看看自己有沒有本事做到代課老師啦~

October 26, 2011

  • 教學助理(自由工作者版本)

    英文名稱:Freelance Teaching Assistant

    使命:協助提高香港教育的水平 — 老師多些時間做他們應該做的事,不必要的事等我(們)來做!

    專業:承接任何教育相關工作 – 只要能解釋如何與教育相關,大中小學幼稚園以致研究院或出版業的工作均可

    工作例子:做powerpoint(送Briefing)、改簿(如默書、罰抄)、改卷(如MC卷, 可附加統計資料)、剪報、工作紙電腦化(hard copy 轉換成 soft copy)、剪貼(如past paper)、辦課外活動(戶外/內)、講講座、帶隊、攝影、做壁報(預製件)……

    薪金:按個別工作要求及「僱主」本身人工而定,保證合理

    工作承諾:
    1. 所有僱主身份及工作資料保密
    2. 一般工作需時一星期,若有「特大專案」或「特急件」可按情況考慮及商擬
    3. 若工作要求超出本人能力範圍,定必實言相告,並盡力協助尋找其他解決途徑

    聯絡:如有任何查詢請在此xanga 留personal message (pm).

    當學校的TA十居奇九都輪唔到Junior的老師用,我相信我這個工種應該有市場價值的!

    最近接到的job,令我覺得自己回到讀Dip Ed時做功課(論文)的生活……

    是有點攞苦黎辛,但勝在辛苦得過癮 — 有人俾錢請你增值自己(要睇大量的書和做資料搜集),都算是互惠互利啦!

    此乃小女子的「求職」廣告,歡迎廣傳。請註明出處(附上本Xanga link),不勝感激 m(_)m

    (不知道我可否單靠這「工作」來維持我這一年的Working Holiday @ Hong Kong呢?)

October 20, 2011

  • 如果良心可以用錢買

    [出口轉內銷 - 回應方兄一文] http://fongyun.xanga.com/755951393/conscience/

    今天也看了yahoo新聞說那位救人的婆婆因抵受不住傳媒追訪而「逃」回家鄉.

    原本救人無錯
    也許錯在陳婆婆救人之後, 首先有人好心做壞事, 給婆婆五千元「表揚」她的見義勇為(會否順道讓那18路人更難過 — 少了「賺」這$5000的機會就不得而知了)
    然後陳婆婆說要將$5000全部給悅悅做醫藥費, 被悅悅媽媽婉拒後傳媒再大肆炒作.
    更錯是市領導再給$20,000獎金給陳婆婆以作「表揚」. 今回銀碼更大,也許陳婆婆覺得悅悅媽媽不會收全部錢, 便說把一部份給悅悅. 即使是陳婆婆留部份給自己又有何錯?那筆錢本來就是給她的嘛! (先不討論「幫人應否獲得實際利益」這問題)
    於是, 傳媒便可以更「名正言順」說陳婆婆貪錢了 — 為了令社會大眾好過一點, 如方兄所言.
    也暫時不論傳媒追訪對陳婆婆及悅悅兩家的疲勞轟炸,
    再過份的是市領導說從此要設立獎金, 以「鼓勵」市民大眾「見義勇為」.
    以內地人(不用「中國人」, 因為不在中國的中國人沒那麼過份)那副德性, 既然之前可以﹕靠誣告助人的人以獲利, 還可能要受社會輿論的壓力, 現在好了, 有個既「正義」又可名正言順「拿錢」的方法, 肯定有大量造假的意外和助人事件配套地發生 = =!

    歸根究底, 若果中國社會不是以為「錢是萬能」, 所以事情均以「錢」為衡量, 社會對助人者不作物質獎償(不單為「表揚好事」, 也在「減輕自己的罪惡感」), 才有機會不把事情本末倒置, 助人者不用受輿論壓力, 製造更多有利「助人事件」發生的環境與誘因.

    p.s. 我現在已不用IE改用chrome browser, 但無法將link加入文字之中, 可有高人指點一下?

October 16, 2011

  • 重聚

    早幾天帶了一點手信回舊公司。

    原本只打算與舊同事聚舊,結果被學生們發現了……

    當舊拍檔叫我快點去有蓋操場,說「你的學生等緊你」

    既然逃不了,還是與小朋友們聚聚舊。

    一傾,就是整個放學後的時間 – 其實也不算傾,只是我不停地講……

    算了吧,難得有學生肯聽人講道理,就多講一會……

    結果竟然差點失聲!! 証明是時候重新學說話了。

    只是,被小朋友「圍」完之後,已經有很多舊同事走了 >”<

    我不想再返多一次啊 – 畢竟現在以一個無業遊民的狀態「風流快活」地回去,也許有些同事會不高興……

    為了我的小朋友們,18/10要加油啊!

September 29, 2011

  • 團結才是力量(續)

     

     [感謝方兄回應。我明白休業一年的空白,要重建需要一點時間(雖然本身的人流量也不多了...orz]

     

     

    上文連結 (22/9/2011)

    問題:請問每一位新高中學生需要完成多少份別人的問卷,才足夠令一屆全港的新高中學生完成他們的獨立專題探究?

    (假設他們都主要以「青少年」為探究對象,並以100份問卷為基礎的分析數量)

     

    免責聲明:本文非嚴謹的數學論証,本人並無正式修讀過任何統計學,以下運算只供參考。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假設一屆新高中學生的人數是「N」,由每個學生獨立專題探究(IES)需要有100份成功收回的並合用問卷才能完成。

     

    1. 最簡單的版本,也是我最初的想法,如方兄的計算,因為

    一屆同學總共需要做100 x N =100N 份問卷來滿足需要,所以

    每位學生要做100N / N = 100份問卷

    基於以上的原始計算,我貼了上一個Post ,來「唬嚇」學生們不要太自私,只叫別人做自己的問卷而不幫別人做。

     

    2. 只是多想一下,發覺事情沒那麼簡單:

    基於學生們都在網上派發問卷,他們的網絡圈子應該不限於同級同學/朋友,最低限度也包含上下一至兩級的學長/師弟妹, 而且為了「提高樣本認受性」(試問香港的青少年怎會全部都是同一年齡?),於是他們主要的問卷派發對像是同級同學(因為網絡內人數一定最多)就不限於同級,仍是有部份問卷會流進其他年級的同學手裡。

    另外,也不會是全港學生都以「青少年」為調查對象。

    因著以上兩點,這數學題多了以下的假設:

    假設1:每個同學認識不同級別同學的比例相同

    假設1a:以常態分佈(normal distribution)作參考,每人認識同級同學佔全體認識的同學60%,對上/下一級分別為15%,高/低兩屆的同學分別為5% (即中四的同學能收回的問卷樣本,有60%來自中四,來自中三和中五同學分別15%,來自中二和中六的分別有5%)

    假設1b: 每一屆學生人數相同

    假設2;全港有90%的同學會做與青少年相關的IES題目(即大約一間學校一級200人裡有20人,或是一班40人裡有4人做不相關的題目)

    運算;

    全港需要由青少年(中學生)完成的問卷 = N x 100 x 90% = 90N

    會由自己就讀那一級的同學所完成的問卷 = 90N x 60% = 54N

    所以每位發問卷的同學最少要完成的問卷數量 = 54N / N = 54份

    也許正在趕工的IES同學見到這數字比之前差不多少了一半,會鬆一口氣 – 趕自己的IES都快沒命了,還要理會那麼多別人的問卷?!約50份應該比100份容易一點完成吧!

    (當然同學填別人的問卷時,認真程度會否因此而改善,未必有直接影響……)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故事看似可以完結,只是別忘記了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由其他級別同學完成的問卷,仍有 = 90N x (1-60%) = 36N

    意即

    1. 在你自己仍不需要做IES時,你已經要開始做別人的問卷。

    2. 即使你已脫離IES / 中學這苦海,仍需要幫師弟妹做問卷

    3. 甚至你根本不認識發問卷者,只要你在他的網絡裡(現在臉書上可以有很多不認識的「朋友」嘛…),你也要做問卷。即使是屬於normal distribution的兩端,基於這分佈不會到達零,仍是有做問卷的要求存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除了其他級別的學生要幫忙,其實整個社會都必須參與其中,因為

    還有10N份的問卷要由非學生完成。只要你不是新高中學生,不論男女老幼,貧窮富貴,健康與否……你都有機會要做問卷。

    [據我的父親大人反映, 曾被區內的中學生在街上「攔截」「邀請」做問卷:要求一個滿頭白髮衣衫襤褸在拾破爛(只是客觀形容,無貶意^^!),並從來不理女人(我家母親大人除外)的老人家,回應有關女士化妝/整容的意見,令他完全摸不著頭腦......]

     

    而且除了問卷,還有另一IES常用資料搜集工具:訪問持份者以獲得更深入及代表性的資料。

    試想像

    有多少學生選擇以家長為探究對象,要勞煩父母以至父母的親烕朋友,甚至在親子論壇要求邀請做問卷及/或訪問?

    又或是做市區重建相關題目,以灣仔為主要研究地點,要求訪問聖雅各福群會……

    別忘了還有社會福利界經常以第三者角度分析問題 — 每間學校都有一個社工,或者在所住社區「梗有一間係咗近」的青少年中心 / 社區中心,都有社工駐守…

    還有很多很多….

     

     

    來到這裡,各位看倌能看到新高中學制通識科的精髓嗎?

    負面來看,當然是擾民 — 不單令學生受罪,專業人士少了時間做他們的專業,連一般老百姓在街上避得過金融保險或是其他產品的「推廣」問卷,也未必逃得過莘莘學子的「專題探究」…

     

    然而通識科鼓勵人要正面思考。讓社會大眾與我們的下一代共同「努力」,讓他們知道走在求學路上並不孤單,全民一同「參與」教育改革……

    通識教育科不單是給學生,也是給社會大眾一個機會,去

    問「甚麼是學習」(就是要花時間做問卷/訪問,不再停留於「死背書」),

    了解中學生對甚麼事情「感興趣」(他們「理論上」不會做自己不感興趣的探究問題吧……),

    以至反思各項社會現象/問題(坊眾做問卷時怎樣也會想一想才作答吧,先不論這思考是否裡學生的語文水平不足做成…),

     

    是何其深遠的教育措施啊!

     

    結論;

    在感到做問卷相當麻煩之際,別忘記當通識科繼續推行,能有助香港市民團結一致(協助下一代完成學業),並在過程中令整體的公民素質(對不同社會議題的關注度)在不知不覺間提升,也許有助香港社會爭取盡快實現普選!

     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  

    相關閱讀;

   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評論IES中段遞交分數妨礙學生學習的xanga, 只是忘了在哪裡看…Orz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