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cember 7, 2011

  • 隔離飯香

    從臉書的朋友處轉貼:

   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mainland/11050504/112011120700249.html

    香港篇-提高教師動力 勝過處罰式立法
    2011-12-07 01:14 旺報 【記者簡立欣/專訪】

     香港中小學教師薪資高,內有進修動機、外有學校保護專業空間,讓香港中小學教師有效提升專業能力,成為良性循環。

     香港沒有制度化的教師評鑑辦法,但教師們有很強的內在進修動力!」提到香港中小學教師的職涯發展,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助理教授黎萬紅認為,提高教師的內在動力,遠比處罰式的立法更有意義。

     沒制度化法規仍可運作

     事實上,2003年香港也曾訂出《教師評鑑法規》,但一直只是一紙公文,因為各校早有自己的教師評鑑機制,或說輔助教師發展專業的辦法。黎萬紅比喻:「就像英國憲法,雖不若美國有成文憲法,但還是運作得很好,因為它已經形成一套傳統、制度。」

     黎萬紅表示,香港中小學是自願團體辦學,非常「校本主義」,各校有很大自主空間;但這並不表示學校取代了官方來「管」老師,而是學校協助教師有更好的教學表現、保留教師交流空間,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減少教師們的行政工作。「依我看,香港中小學的校長最主要的職務是幫老師們擋下上頭(官方)交辦的雜務,大致處理到可以交差就好;校長是要保護教師的專業空間,而不是拿一堆行政公文、檢查累死老師!」

     教師積極自費進修碩士

     另一方面,教師們不須政策「鞭策」,就會自動組成學習社群。黎萬紅說,香港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,每周大約28到30堂課、每堂課40分鐘、每班約40人,壓力比台灣(每周約20堂)、大陸教師(每周約12堂)重了很多;但即便如此,香港教師們遇到新課程仍會和同組教師交換意見,課餘還自費去大學進修碩士學位,多數去香港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,用的是自己的休假日,學校沒給公假。

     雖然拿到學位並不會加薪,但香港中小學教師仍然熱衷在職進修,有時拿了一個學位不夠還拿第二個。為何有如此強烈的動機和榮譽感?黎萬紅表示,香港中小學教師只要讀完大學再加1年教育文憑(類似教育學分)即可,但他們總覺得不足;且校董事會決定教師升遷時,學歷是參考標準之一,而「兩個碩士學位當然贏過一個」。此外,香港中小學教師薪資高(普通教師月薪2到5萬港幣,高級教師5到6.5萬)、社經地位高,也是原因之一。

     不適任教師不構成問題

     那麼,香港總有不適任教師吧?又如何處理?黎萬紅思索了一下,回答:「法國哲學家傅柯(Michel Foucault)曾說,為了極少數不適任的個體而限制一般大眾,到頭來不適任者依舊不適任,但卻犧牲了一般大眾的自由。」

     她表示,香港是一個強調自主選擇的社會,若真有不適任教師,科主任會組成一個小組加以輔導,通常也就可以了。「我必須說,在台灣成為問題的,在香港根本不成為議題!立法並不是為了規範、『處理』所有教師;而且我懷疑,靠外力立法之後,教師專業能力真的就提升了嗎?」

    ~~~~~~~~

    只能說, 香港的教師工作, 要麼成功養懶人, 要麼做死有心人. 旁觀者未必能看到當中的苦而已.

    ~~~~~~~~

    上個post的面試最後成功了, 這幾天在代課, 但我會說這是一個失敗. 待明天完成整次代課後, 再做賽後檢討.

Comments (1)

  • 標題很好 XD

    那位教授也未免說得太理想了吧,我幾乎以為自己去了芬蘭。(雖然我想芬蘭人也會說同樣的話 :p)

Post a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