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tember 29, 2011

  • 團結才是力量(續)

     

     [感謝方兄回應。我明白休業一年的空白,要重建需要一點時間(雖然本身的人流量也不多了...orz]

     

     

    上文連結 (22/9/2011)

    問題:請問每一位新高中學生需要完成多少份別人的問卷,才足夠令一屆全港的新高中學生完成他們的獨立專題探究?

    (假設他們都主要以「青少年」為探究對象,並以100份問卷為基礎的分析數量)

     

    免責聲明:本文非嚴謹的數學論証,本人並無正式修讀過任何統計學,以下運算只供參考。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假設一屆新高中學生的人數是「N」,由每個學生獨立專題探究(IES)需要有100份成功收回的並合用問卷才能完成。

     

    1. 最簡單的版本,也是我最初的想法,如方兄的計算,因為

    一屆同學總共需要做100 x N =100N 份問卷來滿足需要,所以

    每位學生要做100N / N = 100份問卷

    基於以上的原始計算,我貼了上一個Post ,來「唬嚇」學生們不要太自私,只叫別人做自己的問卷而不幫別人做。

     

    2. 只是多想一下,發覺事情沒那麼簡單:

    基於學生們都在網上派發問卷,他們的網絡圈子應該不限於同級同學/朋友,最低限度也包含上下一至兩級的學長/師弟妹, 而且為了「提高樣本認受性」(試問香港的青少年怎會全部都是同一年齡?),於是他們主要的問卷派發對像是同級同學(因為網絡內人數一定最多)就不限於同級,仍是有部份問卷會流進其他年級的同學手裡。

    另外,也不會是全港學生都以「青少年」為調查對象。

    因著以上兩點,這數學題多了以下的假設:

    假設1:每個同學認識不同級別同學的比例相同

    假設1a:以常態分佈(normal distribution)作參考,每人認識同級同學佔全體認識的同學60%,對上/下一級分別為15%,高/低兩屆的同學分別為5% (即中四的同學能收回的問卷樣本,有60%來自中四,來自中三和中五同學分別15%,來自中二和中六的分別有5%)

    假設1b: 每一屆學生人數相同

    假設2;全港有90%的同學會做與青少年相關的IES題目(即大約一間學校一級200人裡有20人,或是一班40人裡有4人做不相關的題目)

    運算;

    全港需要由青少年(中學生)完成的問卷 = N x 100 x 90% = 90N

    會由自己就讀那一級的同學所完成的問卷 = 90N x 60% = 54N

    所以每位發問卷的同學最少要完成的問卷數量 = 54N / N = 54份

    也許正在趕工的IES同學見到這數字比之前差不多少了一半,會鬆一口氣 – 趕自己的IES都快沒命了,還要理會那麼多別人的問卷?!約50份應該比100份容易一點完成吧!

    (當然同學填別人的問卷時,認真程度會否因此而改善,未必有直接影響……)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故事看似可以完結,只是別忘記了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由其他級別同學完成的問卷,仍有 = 90N x (1-60%) = 36N

    意即

    1. 在你自己仍不需要做IES時,你已經要開始做別人的問卷。

    2. 即使你已脫離IES / 中學這苦海,仍需要幫師弟妹做問卷

    3. 甚至你根本不認識發問卷者,只要你在他的網絡裡(現在臉書上可以有很多不認識的「朋友」嘛…),你也要做問卷。即使是屬於normal distribution的兩端,基於這分佈不會到達零,仍是有做問卷的要求存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除了其他級別的學生要幫忙,其實整個社會都必須參與其中,因為

    還有10N份的問卷要由非學生完成。只要你不是新高中學生,不論男女老幼,貧窮富貴,健康與否……你都有機會要做問卷。

    [據我的父親大人反映, 曾被區內的中學生在街上「攔截」「邀請」做問卷:要求一個滿頭白髮衣衫襤褸在拾破爛(只是客觀形容,無貶意^^!),並從來不理女人(我家母親大人除外)的老人家,回應有關女士化妝/整容的意見,令他完全摸不著頭腦......]

     

    而且除了問卷,還有另一IES常用資料搜集工具:訪問持份者以獲得更深入及代表性的資料。

    試想像

    有多少學生選擇以家長為探究對象,要勞煩父母以至父母的親烕朋友,甚至在親子論壇要求邀請做問卷及/或訪問?

    又或是做市區重建相關題目,以灣仔為主要研究地點,要求訪問聖雅各福群會……

    別忘了還有社會福利界經常以第三者角度分析問題 — 每間學校都有一個社工,或者在所住社區「梗有一間係咗近」的青少年中心 / 社區中心,都有社工駐守…

    還有很多很多….

     

     

    來到這裡,各位看倌能看到新高中學制通識科的精髓嗎?

    負面來看,當然是擾民 — 不單令學生受罪,專業人士少了時間做他們的專業,連一般老百姓在街上避得過金融保險或是其他產品的「推廣」問卷,也未必逃得過莘莘學子的「專題探究」…

     

    然而通識科鼓勵人要正面思考。讓社會大眾與我們的下一代共同「努力」,讓他們知道走在求學路上並不孤單,全民一同「參與」教育改革……

    通識教育科不單是給學生,也是給社會大眾一個機會,去

    問「甚麼是學習」(就是要花時間做問卷/訪問,不再停留於「死背書」),

    了解中學生對甚麼事情「感興趣」(他們「理論上」不會做自己不感興趣的探究問題吧……),

    以至反思各項社會現象/問題(坊眾做問卷時怎樣也會想一想才作答吧,先不論這思考是否裡學生的語文水平不足做成…),

     

    是何其深遠的教育措施啊!

     

    結論;

    在感到做問卷相當麻煩之際,別忘記當通識科繼續推行,能有助香港市民團結一致(協助下一代完成學業),並在過程中令整體的公民素質(對不同社會議題的關注度)在不知不覺間提升,也許有助香港社會爭取盡快實現普選!

     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  

    相關閱讀;

   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評論IES中段遞交分數妨礙學生學習的xanga, 只是忘了在哪裡看…Orz…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Comments (2)

  • 1. 原本的問題,已經限定了學生派發問卷的對象只是高中學生,那100N份只會在學生間流通。所以我的論證充其量只是漏了「其他級」的部分,但又基於每個學生理論上都會讀完三年新高中,所以他們仍會累積做了100份問卷。這在原問題的界定下是正確答案。:p

    2. 很多學生根本連自己做甚麼題目都忘記了……

  • 很長的計算……沒細心看完。純粹知道你說那篇「評論IES中段遞交分數妨礙學生學習的xanga」出自庫sir所以留言告訴你。:)

Post a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